cpanel删除tmp文件夹

cpanel却显示已经使用了近1G,可网站本身并没有那么多数据,查看后发现原来是tmp文件夹占用了300多M的空间。tmp文件夹也可以删除,删除后,就发现所占用空间减少了。

附:cpanel文件夹说明
文件夹快捷方式:www -迅速访问public_html
etc提供给客户存放非网站文件目录,可以删除
access-logs查看每个域名的访问日志
tmp用于保存统计,访问日志等一些文件,可以删除
mai客户邮件所在文件夹,任何时候不可以删除
public_ftp提供给客户公用的FTP文件夹,如果没有开匿名FTP的权限此文件夹无用
public_html是网页文件存放目录,任何时候不可以删除

其中mail和public_html文件夹是绝对不可以删除,其他文件夹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自动创建。

eAccelerator 配置参数详解

eaccelerator.shm_size="32"
eAccelerator 可以使用的共享内存的数量 (以兆为单位) . "0" 是指操作系统的默认值. 默认值是 "0".可根据服务器的实际情况来调整,16,32,64,128都是可以的。

eaccelerator.cache_dir="/home/php/tmp"
这个目录是给磁盘缓存使用. eAccelerator 在这里储存预先编译好的代码, 进程数据, 内容以及用户的自定义内容. 同样的数据也能被储存在共享内存中 (这样可以提高访问速度). 默认的设置是 "/tmp/eaccelerator".

eaccelerator.enable="1"
开启或关闭 eAccelerator。"1" 为开启,"0" 为关闭。默认值为 "1"。

eaccelerator.optimizer="1"
启或关闭内部优化器,可以提升代码执行速度。"1" 为开启,"0" 为关闭。默认值为 "1"。

eaccelerator.check_mtime="1"
打开或者关闭 PHP 的文件修改检查. "1" 是指打开, "0" 是指关闭. 如果您在修改以后重新编译 PHP 的文件,那么您应当设置为 "1". 默认值是 "1".

eaccelerator.debug="0"
开启或关闭调试日志记录。"1" 为开启,"0" 为关闭。默认值为 "0"。会将缓存命中得记录写入日志。

eaccelerator.filter=""
判断哪些 PHP 文件必须缓存。您可以指定缓存和不缓存的文件类型(如 "*.php *.phtml"等)
如果参数以 "!" 开头,则匹配这些参数的文件被忽略缓存。默认值为 "",即,所有 PHP 文件都将被缓存。

eaccelerator.shm_max="0"
当使用 " eaccelerator_put() " 函数时禁止其向共享内存中存储过大的文件。该参数指定允许存储的最大值,单位:字节 (10240, 10K, 1M)。"0" 为不限制。默认值为 "0"。

eaccelerator.shm_ttl="0"
当 eAccelerator 获取新脚本的共享内存大小失败时,它将从共享内存中删除所有在最后 "shm_ttl" 秒内没有存取的脚本缓存。默认值为 "0",即:不从共享内春中删除任何缓存文件。

eaccelerator.shm_prune_period="0"
当 eAccelerator 获取新脚本的共享内存大小失败时,他将试图从共享内存中删除早于"shm_prune_period" 秒的缓存脚本。默认值为 "0",即:不从共享内春中删除任何缓存文件。

eaccelerator.shm_only="0"
允许或禁止将已编译脚本缓存在磁盘上。该选项对 session 数据和内容缓存无效。默认值为 "0",即:使用磁盘和共享内存进行缓存。

eaccelerator.compress="1"
允许或禁止压缩内容缓存。默认值为 "1",即:允许压缩。

eaccelerator.compress_level="9"
指定内容缓存的压缩等级。默认值为 "9",为最高等级。

eaccelerator.keys = "disk_only"
eaccelerator.session = "disk_only"
eaccelerator.content = "disk_only"
设置内容缓存的存放的地方,可以设置为:
shm_and_disk 在共享缓存和硬盘(默认值)
shm 默认存在共享内存,如果共享内存已满或大小超过 "eaccelerator.shm_max" 的值,就存到硬盘
shm_only 只存放在共享内存
disk_only 只存放在硬盘
none 不缓存数据

eaccelerator.allowed_admin_path = "/var/www/com/eaccelerator"
这是控制面板的地址
安装包里有个control.php,你把它复制到网站的任意目录,可以用它查看和管理,这个必须指定,否则查看缓存内容的时候会出错

最后,来看一下我的 eAccelerator 设置

; eaccelerator
[eaccelerator]
zend_extension="/usr/local/php/lib/php/extensions/no-debug-non-zts-20060613/eaccelerator.so"
eaccelerator.shm_size="128"
eaccelerator.cache_dir="/tmp/eaccelerator"
eaccelerator.enable="1"
eaccelerator.optimizer="1"
eaccelerator.check_mtime="1"
eaccelerator.debug="0"
eaccelerator.filter=""
eaccelerator.shm_max="0"
eaccelerator.shm_ttl="3600"
eaccelerator.shm_prune_period="3600"
eaccelerator.shm_only="0"
eaccelerator.compress="1"
eaccelerator.compress_level="9"
eaccelerator.keys = "disk_only"
eaccelerator.sessions = "disk_only"
eaccelerator.content = "disk_only"
eaccelerator.allowed_admin_path = "/var/www/html/21andy.com/eaccelerator"

另外,再说下 eAccelerator 的安装

# wget http://bart.eaccelerator.net/source/0.9.6/eaccelerator-0.9.6.tar.bz2
# tar -jxvf eaccelerator-0.9.6.tar.bz2
# cd eaccelerator-0.9.6
# /usr/local/php/bin/phpize
# ./configure --enable-eaccelerator=shared --with-php-config=/usr/local/php/bin/php-config
# make && make install

CentOS下常用配置文件和命令以及目录结构备注

一. Centos常用配置文件:   

(1)/etc/profile ,系统级的环境变量和启动程序配置,修改后对所有用户都有效

(2)/etc/rc.local ,这个脚本将在开机启动的时候,自动运行,可放置一些需要每次开机自启动的程序如tomcat,mysql,oracle

这个在opensuse中 对应的是/etc/init.d/boot.local这个文件

二. Centos常用命令和配置:

1.pkill

(1)kill 大家都会用了,但是这个pkill用着更爽,因为他可以直接根据进程名kill,而不需要pid

     kill  进程名称 

(2)可以用pkill踢用户

如:

root     pts/1        2009-05-23 11:39 (xxx.xxxx.xxx.xxxx)

输入 pkill -kill -t pts/1
然后再用who看,就能看到pts/1被干掉了

2.python -m SimpleHTTPServer 8000 (8000可以为任意还没被占用的端口)

 进入你要共享文件的目录执行, ptyhon -m SimpleHTTPServer 
对方只要在浏览器里输入你的IP地方加8000端口(例如192.168.1.104:8000)就可以看到共享目录下文件。

3.vmstat 1 5   可以用这条命令监控swap 最近10秒的情况,看动作是否频繁

主要看si 和 so 的值,vmstat 1 5 表示每个一秒拍一次快照,一共拍5次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443532  26364 194836    0    0   113    15 1038   95  1  4 94  1  0
 0  0      0 443532  26372 194828    0    0     0   144 1007   60  0  0 99  1  0
 0  0      0 443532  26372 194836    0    0     0   244 1064  151  0  5 95  0  0
 0  0      0 443532  26372 194836    0    0     0     0 1004   55  0  0 100  0  0
 0  0      0 443532  26372 194836    0    0     0     0 1023   73  0  2 98  0  0

4.安装配置JDK(这个应该是搞服务器端应用的人最常见的操作了吧:-))

 Step1:在centos5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jdk6的目录 ->命令:mkdir jdk6

 Step2:将jdk-6u12-linux-i586.bin 拷到该目录下

 Step3:chmod +x jdk-6u12-linux-i586.bin -》打开该文件的可执行权限,然后安装它./jdk-6u12-linux-i586.bin

 Step4:这样jdk会安装在jdk6下面的目录jdk1.6.0_12下面

 Step5: vi /etc/profile.d/java.sh 编辑java.sh文件,把下面的配置写上去,如下:

JAVA_HOME=/jdk6/jdk1.6.0_12
CLASSPATH=.:$JAVA_HOME/lib/tools.jar
PATH=$JAVA_HOME/bin:$PATH
export JAVA_HOME CLASSPATH PATH

  Step6:reboot 重启 ,然后输入java -version 看是否已经切换成最新的jdk了。

三. Centos/RedHat 目录结构:

"/ "          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也是处于最高一级的目录

"/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比如 cp, ls

"/boot"     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目录,比如 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在一般情况下,GRUB或LILO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

"/dev"      设备文件存储目录

"/etc"       系统配置和初始化文件的所在地,一些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也在这里;比如用户帐号及密码配置文件

"/home"    普通用户家目录默认存放目录(root用户除外)

"/lib"         重要库文件存放目录

"/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统中,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当系统启动 的过程中fsck工具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有时系统发生问题,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这个目录中,可能会用手工的方式来修复,或移到文件到原来的位置上。

"/mnt"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主要看/etc/fstab中怎么定义

"/opt"        有些软件包也会被安装在这里,也就是自定义软件包,比如Slackware的KDE,Fedora的OpenOffice

"/proc"       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信息及内核信息(比如cpu、硬盘分区、内存信息等)存放在这里.

"/root"       root用户的家目录

"/sbin"       大多是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执行此目录下命令

"/tmp"       临时文件目录

"/usr"        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这个目录下有很多的文件和目录。当我们安装一个Linux发行版官方提供的软件包时,大多安装在这里

"/var"        这个目录存放一些是经常变动的内容如System log files, lock files, mail spools, and printer spools.

还有有些比较重要的子目录,我也列举如下:

/etc/rc.d   放置开机和关机的脚本。
/etc/rc.d/init.d放置启动脚本
/etc/xinetd.d 配置xinetd.conf可以配置启动其他额外服务。
/usr/inlude    一些distribution套件的头文件放置目录,安装程序时可能会用到。
/usr/lib      套件的程序库
/urs/local   默认的软件安装目录。
/usr/share/doc  系统说明文件的放置目录
/usr/share/man 程序说明文件放置目录
/usr/src  内核源代码目录
/usr/X11R6  X的存放目录

/etc/rc.d            放置开机和关机的脚本。

/etc/rc.d/init.d    放置启动脚本

/etc/xinetd.d      配置xinetd.conf可以配置启动其他额外服务。

/usr/include        一些distribution套件的头文件放置目录,安装程序时可能会用到。

/usr/lib              套件的程序库

/usr/local           默认的软件安装目录。

/usr/share/doc   系统说明文件的放置目录

/usr/share/man  程序说明文件放置目录

/usr/src             内核源代码目录

/usr/X11R6       X的存放目录

完美解读Linux中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对于每一个Linux学习者来说,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是学好Linux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大家跟飘扬一起来学习吧………….

 

1、什么是文件系统

 

当您使用Linux的时候,如果您通过ls –l / 就会发现,在/下包涵很多的目录,比如etc、usr、var、bin ... ... 等目录,而在这些目录中,我们进去看看,发现也有很多的目录或文件。文件系统在Linux下看上去就象树形结构,所以我们可以把文件系统的结构形象的称为树形结构。

linux文件系统的最顶端是/,我们称/为Linux的root,也就是 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Linux的文件系统的入口就是/,所有的目录、文件、设备都在/之下,/就是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者,也是最上级的领导者。

 

2、文件系统的类型

 

LINUX有四种基本文件系统类型:普通文件、目录文件、连接文件和特殊文件,可用file命令来识别。

 

普通文件:如文本文件、C语言元代码、SHELL脚本、二进制的可执行文件等,可用cat、less、more、vi、emacs来察看内容,用mv来改名。

 

目录文件:包括文件名、子目录名及其指针。它是LINUX储存文件名的唯一地方,可用ls列出目录文件。

 

连接文件:是指向同一索引节点的那些目录条目。用ls来查看是,连接文件的标志用l开头,而文件面后以"->"指向所连接的文件。

 

特殊文件:LINUX的一些设备如磁盘、终端、打印机等都在文件系统中表示出来,则一类文件就是特殊文件,常放在/dev目录内。例如,软驱A称为/dev/fd0。LINUX无C:的概念,而是用/dev/had来自第一硬盘。

 

3、目录结构的详细解说

 

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分析,我们能分析什么呢?也就是当我们列/目录时,所看到的/usr、/etc ... ... /var 等目录是做什么用的,这些目录是不是有些特定的用途。无论哪个哪个版本的Linux系统,都有这些目录,这些目录应该是标准的。当然各个Linux发行版本也会存在一些小小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大体还是差不多。

言归正传,下面飘扬将讲到本文最核心的部分: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 b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也是处于最高一级的目录;

/bin 系统所需要的那些命令位于此目录,比如 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usr/bin类似,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作为基础系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命令就是放在这里。

/boot 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目录,比如 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在一般情况下,GRUB或LILO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

/dev 设备文件存储目录,比如声卡、磁盘... ...

/etc 系统配置文件的所在地,一些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也在这里;比如用户帐号及密码配置文件;

/home 普通用户家目录默认存放目录;

/lib 库文件存放目录

/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统中,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当系统启动的过程中fsck工具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 有时系统发生问题,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这个目录中,可能会用手工的方式来修复,或移到文件到原来的位置上。

/mnt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比如有cdrom 等目录。可以参看/etc/fstab的定义。有时我们可以把让系统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把挂载点放在这里也是可以的。主要看/etc/fstab中怎么定义了;比如光驱可以挂载到/mnt/cdrom 。

/opt 表示的是可选择的意思,有些软件包也会被安装在这里,也就是自定义软件包,比如在Fedora Core 5.0中,OpenOffice就是安装在这里。有些我们自己编译的软件包,就可以安装在这个目录中;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可以通过 ./configure --prefix=/opt/目录 。

/proc 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信息及内核信息(比如cpu、硬盘分区、内存信息等)存放在这里。/proc目录伪装的文件系统proc的挂载目录,proc并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统,它的定义可以参见 /etc/fstab 。

/root 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家目录;

/sbin 大多是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这个目录和/usr/sbin; /usr/X11R6/sbin或/usr/local/sbin目录是相似的;我们记住就行了,凡是目录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权限才能执行的。

/tmp 临时文件目录,有时用户运行程序的时候,会产生临时文件。/tmp就用来存放临时文件的。/var/tmp目录和这个目录相似。

/usr 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这个目录下有很多的文件和目录。当我们安装一个Linux发行版官方提供的软件包时,大多安装在这里。如果有涉及服务器配置文件的,会把配置文件安装在/etc目录中。/usr目录下包括涉及字体目录/usr/share/fonts ,帮助目录 /usr/share/man或/usr/share/doc,普通用户可执行文件目录/usr/bin 或/usr/local/bin 或/usr/X11R6/bin ,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目录,比如 /usr/sbin 或/usr/X11R6/sbin 或/usr/local/sbin 等;还有程序的头文件存放目录/usr/include。

/var 这个目录的内容是经常变动的,看名字就知道,我们可以理解为vary的缩写,/var下有/var/log 这是用来存放系统日志的目录。/var/www目录是定义Apache服务器站点存放目录;/var/lib 用来存放一些库文件,比如MySQL的,以及MySQL数据库的的存放地;

 

4、一些重要子目录的解说

 

下面飘扬再补充几个比较常见且很重要的目录。

/etc/init.d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或服务器以System V模式启动的脚本,这在以System V模式启动或初始化的系统中常见。比如Fedora/RedHat;

/etc/xinit.d 如果服务器是通过xinetd模式运行的,它的脚本要放在这个目录下。有些系统没有这个目录, 比如Slackware,有些老的版本也没有。在Rehat/Fedora中比较新的版本中存在。

/etc/rc.d 这是Slackware发行版有的一个目录,是BSD方式启动脚本的存放地;比如定义网卡,服务器开启脚本等。

/etc/X11 这是X-Windows相关的配置文件存放地。

 

/usr/bin 这个目录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普通用户就有权限执行;当我们从系统自带的软件包安装一个程序时,他的可执行文件大多会放在这个目录。比如安装gaim软件包时。相似的目录是/usr/local/bin;有时/usr/bin中的文件是/usr/local/bin的链接文件;

/usr/sbin 这个目录也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但大多存放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只有root权限才能执行;相似目录是/sbin 或/usr/local/sbin或/usr/X11R6/sbin等;

/usr/local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来存放用户自编译安装软件的存放目录;一般是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安装目录的话,一般是安装在这个目录中。这个目录下面有子目录。自己看看吧。

/usr/share 系统共用的东西存放地,比如 /usr/share/fonts 是字体目录,/usr/share/doc和/usr/share/man帮助文件。

/usr/src 是内核源码存放的目录,比如下面有内核源码目录,比如 linux 、linux-2.xxx.xx 目录等。有的系统也会把源码软件包安装在这里。比如Fedora/Redhat,当我们安装file.src.rpm的时候,这些软件包会安装在 /usr/src/redhat相应的目录中。

/var/adm 比如软件包安装信息、日志、管理信息等,在Slackware操作系统中是有这个目录的。在Fedora中好象没有;自己看看吧。

/var/log 系统日志存放,分析日志要看这个目录的东西;

/var/spool 打印机、邮件、代理服务器等假脱机目录;

 

5、附录:目录结构的简明查阅手册

 

(1)“/”根目录部分有以下子目录:

 

/usr 目录包含所有的命令、程序库、文档和其它文件。这些文件在正常操作中不会被改变的。这个目录也包含你的Linux发行版本的主要的应用程序,譬如,Netscape。

/var 目录包含在正常操作中被改变的文件:假脱机文件、记录文件、加锁文件、临时文件和页格式化文件等

/home 目录包含用户的文件:参数设置文件、个性化文件、文档、数据、EMAIL、缓存数据等。这个目录在系统省级时应该保留。

/proc 目录整个包含虚幻的文件。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磁盘上,也不占用任何空间。(用ls –l 可以显示它们的大小)当查看这些文件时,实际上是在访问存在内存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用于访问系统

/bin 系统启动时需要的执行文件(二进制),这些文件可以被普通用户使用。

/sbin 系统执行文件(二进制),这些文件不打算被普通用户使用。(普通用户仍然可以使用它们,但要指定目录。)

/etc 操作系统的配置文件目录。

/root 系统管理员(也叫超级用户或根用户)的Home目录。

/dev 设备文件目录。LINUX下设备被当成文件,这样一来硬件被抽象化,便于读写、网络共享以及需要临时装载到文件系统中。正常情况下,设备会有一个独立的子目 录。这些设备的内容会出现在独立的子目录下。LINUX没有所谓的驱动符。

/lib 根文件系统目录下程序和核心模块的共享库。

/boot 用于自举加载程序(LILO或GRUB)的文件。当计算机启动时(如果有多个操作系统,有可能允许你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这些文件首先被装载。这个目录也会包含LINUX核(压缩文件vmlinuz),但LINUX核也可以存在别处,只要配置LILO并且LILO知道LINUX核在哪儿。

/opt 可选的应用程序,譬如,REDHAT 5.2下的KDE (REDHAT 6.0下,KDE放在其它的XWINDOWS应用程序中,主执行程序在/usr/bin目录下)

/tmp 临时文件。该目录会被自动清理干净。

/lost+found 在文件系统修复时恢复的文件

 

(2)“/usr”目录下比较重要的部分有:

/usr/X11R6 X-WINDOWS系统(version 11, release 6)

/usr/X11 同/usr/X11R6 (/usr/X11R6的符号连接)

/usr/X11R6/bin 大量的小X-WINDOWS应用程序(也可能是一些在其它子目录下大执行文件的符号连接)。

/usr/doc LINUX的文档资料(在更新的系统中,这个目录移到/usr/share/doc)。

/usr/share 独立与你计算机结构的数据,譬如,字典中的词。

/usr/bin和/usr/sbin 类似与“/”根目录下对应的目录(/bin和/sbin),但不用于基本的启动(譬如,在紧急维护中)。大多数命令在这个目录下。

/usr/local 本地管理员安装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每个应用程序有单独的子目录)。在“main”安装后,这个目录可能是空的。这个目录下的内容在重安装或升级操作系统后应该存在。

/usr/local/bin 可能是用户安装的小的应用程序,和一些在/usr/local目录下大应用程序的符号连接。

(3)“/proc”目录的内容:

/proc/cpuinfo 关于处理器的信息,如类型、厂家、型号和性能等。

/proc/devices 当前运行内核所配置的所有设备清单。

/proc/dma 当前正在使用的DMA通道。/proc/filesystems 当前运行内核所配置的文件系统。

/proc/interrupts 正在使用的中断,和曾经有多少个中断。

/proc/ioports 当前正在使用的I/O端口。

在Ubuntu上快速架设PPTP VPN服务器

本文所涉及的运行环境:远程服务器为 Xen VPS ( 注意,OpenVZ VPS 是不能安装 PPTP VPN 的,需要管理开启NAP等然后安装openvpn较为合适),Linux 系统为 Ubuntu 9.04 。

1. 如何快速搭建一个VPN(pptp)

# 安装服务器端软件

apt-get install pptpd

# 配置IP地址范围,编辑/etc/pptpd.conf,在最后添加如下地址:

localip 192.168.254.1
remoteip 192.168.254.200-238,192.168.254.245

# 这两句设置了当外部计算机通过pptp联接到vpn后所能拿到的ip地址范围和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

# 增加一个用户,编辑/etc/ppp/chap-secrets,在下面增加类似的条目:

username pptpd password *

# 重启pptpd服务

/etc/init.d/pptpd restart

# 编辑:/etc/ppp/options,在里面找一下”ms-dns”项目:

ms-dns 8.8.8.8
ms-dns 8.8.4.4

#允许转发,编辑/etc/sysctl.conf,看一下net.ipv4.ip_forward参数是不是1,或直接执行以下命令来查看

sysctl net.ipv4.ip_forward

# 如果输出为 0 的话就要修改 /etc/sysctl.conf 中的 net.ipv4.ip_forward ,把 0 改为1,然后执行以下命令。

sysctl -p

# 最后,运行一下这条命令来打开iptables的转发支持: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254.0/24 -o eth0 -j MASQUERADE
iptables -A  FORWARD -s 192.168.254.0/24 -j ACCEPT
iptables -A  FORWARD -d 192.168.254.0/24 -j ACCEPT

# 并把这两条加入到 /etc/rc.local 中的 exit 0 行前面,这样重启后就无需再执行了。

# 好了,PPTP VPN 到此就架设好了,你现在可以用 Windows 自带的 VPN 连接工具来连接了,这个应该非常简单。那么下面我再说说如何在 Ubuntu 上手工配置 PPTP VPN 连接吧。

十二个理由让你不得不期待Ubuntu10.10

号为“Maverick Meerkat(狐獴)”的Ubuntu10.10于10月10日(本周日)发布正式版本,毫无疑问,大部分的Ubuntu用户都在等着下载最新版。毕 竟10.10版是Canonical公司目前用户体验最友好的Linux版,并且很多承诺的新功能都将在该版本中实现。 以下为那些还没有使用过Ubuntu的用户列举了12个不得不期待Ubuntu10.10的理由。

  1. 速度
  Ubuntu10.10的运行速度快——异常的快。据报道,Ubuntu使用版甚至可以在短短的7秒内完成开机。对于开机速度这点,Windows显然是无法比的。试问谁愿意在工作任务多的情况下,还要花时间等着电脑慢吞吞地开机。
  2. 价格
  价格方面就更没得比较了,因为Ubuntu是免费的,而且获得方式简单。获得Ubuntu系统没有任何资本投资,当然如果你需要购买专业的技术支持,就得额外付费了。
  3. 没有损失
  你可以尝试在你的计算机中安装Ubuntu系统,而且可以在不影响你的计算机资源的情况下选择使用LiveCD、USB、五笔或者虚拟化选项等。也就是说,在你的计算机中多安装一个Ubuntu系统对你而言没有什么损失。
  4. 硬件兼容性
  Ubuntu基本上可以在你使用的任何机器中运行,当然你也可以在你的机器中同时安装Windows和Ubuntu两个系统,只要各自分配好空间,每次选择启动一个系统使用。直到哪天,你决定放弃哪个系统为止。
  5. Ubuntu One
   Ubuntu One是一个“个人云”服务,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在任何地方同步访问你的本地文件和笔记的功能。通过该功能还可以将你的电脑和手机连接成一个整体,分享两个 设备中的文档和照片等资源。更有趣的是,你可以通过Ubuntu One买音乐,然后传递到你选择的任意电脑中。
  6. Windows的兼容性
  Ubuntu10.10有一个Windows测试版客户端,通过该客户端您可以连接Window和Ubuntu系统,允许用户在两平台间进行文件访问。这样您使用Ubuntu,就不需要担心无法获得Windows系统里的文件了。
  7. 应用软件
   不同于Windows,Ubuntu的很多关键性的商业办公软件都是免费的,除了免费的OpenOffice.org、Firefox外,还支持 Flash和谷歌Chrome。如果Ubuntu系统中没有预装您需要的软件,基本上也可以在Ubuntu软件中心中找到。而Windows系统中安装一 个新的软件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你可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Google中搜索,最后也许还要花钱去购买。但是Ubuntu的软件中心里就包含了数千 种的开源软件,用户基本上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免费软件。
  8. 安全
  Ubuntu是非常安全的,基本上与Windows和苹果OS X相比,Linux发行版安全性都比较高。难怪很多专家都建议网上银行使用Linux操作系统,特别是在其他操作系统没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Linux就是最佳的选择。
  9. 多点触控
  如果你打算尝试Ubuntu上网本版,那么您将在上网本中体验Ubuntu10.10的全新多点触控功能。
  10. 美观
  新版Ubuntu的另一个关键的特点就是界面更美观、友好。新的Unity界面和Ubuntu字体家族都是上网本版本的一部分。这一切改变都是为了让Ubuntu更加好看。
  11. 友好
  Ubuntu新的“Me Menu(我的菜单)”允许用户直接访问Facebook和Twitter账户。您可以连接到您最喜欢的聊天频道,并且通过一个窗口就可以实时更新。
  12. 具备Linux特性
  现在的企业选择使用Linux的理由各式各样,很难掌握他们的需求轨迹。当然,Linux安全性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Ubuntu还具备很多优点。对于商业应用而言,Ubuntu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令人期待已久的Ubuntu10.10正式版于上周日已经能能在Canonical的Ubuntu网站上下载了。当然,如果您等不及了,您也可以先试用已经释放的候选版本。无论哪种方式,我相信一旦你的企业尝试用Ubuntu,你就会一直使用下去。

Linux与Mac OS赛跑,谁领先?

    大家知道,LinuxMac OS的发展思路很不一样,根本坐不到一块儿议事,平日各走各的路,相互不搭理。但是,(书呆子)Phoronix实验室非要把它们拉进实验室进行比试一番,并非出自它们的两厢情愿。情况是怎样的呢?

         Phoronix实验室把Ubuntu 10.04(Beta 1,第一测试版)作为Linux的代表,以其与Mac OS X 10.6.2(最新稳定版)进行比试,330日公布了测试结果。在20个很复杂的测试项目中,9项(几乎)打成平局,Mac险胜7局,Ubuntu大胜4局。所谓“险胜”是指超越量不很大,而“大胜”是指超越量较大、甚至很大。但是,Mac Os有一项具有绝对的优势,压倒了Ubuntu。结果,Phoronix实验室宣布Mac OS获胜(in general),但是,最后又加上一句话,“This though could all change around again by the time Ubuntu 10.10 is released late into the year“。为什么,Phoronix实验室要这么说呢?

       实际情况是,Ubuntu 10.04使用了Linux 2.6.32最新内核,而且采用EXT4文件系统,如此以来,与PostgreSQL数据库有点儿“冲突”(需要多次反复读盘),非常耽误时间,在这项比赛中,自然Ubuntu比不过Mac OS。但是,到了Ubuntu 10.10版本发布(解决来上述“冲突”)之后,情况就很可能大不一样了(就是说,完全变了)。

       上述实验说明了一个事实,在LinuxMac OS赛跑过程中,选手Ubuntu 10.04Beta 1)的表现不错,紧紧跟着对手不松劲,很有可能,Mac OS的领先只是暂时的。实际上,我们要知道,Ubuntu 10.04版本主要推荐使用MySQL数据库,不多涉及PostgreSQL数据库,对我们的实际使用影响不大。

          在此,顺便说一下Ubuntu 10.10版本。近23个月以来,在Ubuntu国际社区里面,对于10.04版本的版面设计议论纷纷,说“Ubuntu决策不民主”,把窗口放大、缩小和关闭的按钮放在左上角,而不放在传统的右上角,为此争吵得很厉害。330日,Ubuntu开发团队终于透露一个小秘密:右上角是预留给10.10版本用的,那里将会安置一个重要的新功能按钮。这样一来,大家的气就会消了。

        记得,在两年之前,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曾经说这样的话,在计算机桌面创新方面,Ubuntu要领跑。现在看来,事实确实如此。这两年来,我自己一直在使用Ubuntu计算机桌面进行写作,现在使用的就是10.04Beta 1)版本。根据我自己的切身体验,Ubuntu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变。我敢打赌说,Ubuntu 10.04这个新版本确实不一般,非常之皮实,从不会发生系统崩溃死机现象。老实说,一次也没有发生过。Ubuntu 10.04简单、清晰和明亮,给人以温暖、可信的感觉。我决心为它大声呼唤(说好话),四处奔走。反对我、批评我不要紧,但是,请不要伤及Ubuntu 10.04的好名声。

Ubuntu下安装 apache2 + php5 + mysql

Ubuntu下安装 apache2 + php5 + mysql 1. 安装运行环境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common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gd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mysql
sudo apt-get install libapache2-mod-php5

apache2默认的sites路径在
/var/www/sites

2. 配置php5

sudo gedit /etc/php5/apache2/php.ini
修改允许最大使用内存,查找

memory_limit = 8M
修改为

memory_limit = 32M
修改允许最大上传尺寸,查找

upload_max_filesize = 2M
修改为

upload_max_filesize = 8M
允许 mysql 和 gd 模块,检查文件最后是否包含下面的代码,如果没有添加上。(默认是在配置文件最后有添加的,检查一下以防万一)

extension=mysql.so

extension=gd.so
保存并关闭文件。

3. 配置 mysql,让它支持其它客户端访问,如果你不需要就不用修改。

sudo gedit /etc/mysql/my.cnf
查找文件

skip-networking
修改为

#skip-networking
保存并关闭文件。

重新启动 mysql

sudo /etc/init.d/mysql restart
插入其它客户端访问用户(由于默认的帐号是root@localhost,而客户端却使用root@localhost.localdomain登录)

mysql -u root -e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localhost.localdomain

VirtualBox安装增强功能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相当于VmWare的vm tools,能够提高虚拟机的图形性能等等。VirtualBox直带了这个ISO文件,在VirtualBox的安装文件根目录下可以找到它。

      直接在虚拟机的主菜单上点击“Install VB Guest Addition”,Fedora会自动挂载一个iso。打开终端,进入root模式。进入到/media/cdrom 目录下,运行./VBoxLinuxAdditions-x86.run 或 sh VBoxLinuxAdditions-x86.run

得到如下信息:

Verifying archive integrity... All good.
Uncompressing VirtualBox 1.6.6 Guest Additions for Linux installation...........................................................................................................................................
VirtualBox 1.6.6 Guest Additions installation
Building the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 kernel module...
Building the shared folder support kernel module...
Installing the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

Successfully installed the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
You must restart your guest system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installation.
表明安装已经成功,直接在终端输入 reboot 重启即可生效。

      装完重启之后,鼠标就可以在Host主机系统和虚拟系统之间自由移动而不需按右边Ctrl键切换了,而且虚拟系统的窗口可以拉动,位置合适的话Ubuntu桌面会自动全屏显示。如果开启了与Host系统共享剪贴板的话,还可以在Host系统与虚拟系统之间进行复制/剪切和粘贴。

      另:系统内核更新之后,这个增强功能可能会失效,需要重新安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