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那些事,该做点什么呢

教育:素质教育替代K12  “+技术”更好拿钱

2018上半年还在刷新融资纪录的教育行业,在年中监管政策发布和落地后,迎来了一轮洗牌。经纬中国合伙人牛立雄告诉36氪,教育受大环境牵连,再叠加连续的监管政策,影响了部分投资人的信心,但在线教育的浪潮刚开始不久,未来依然会高速增长,营销,供给,技术都将为之赋能。进入2019年,投资人对这个“抗周期的黄金赛道”不改乐观态度,但前面却多了几个限定词。

首先,政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倾斜,对于已然很拥挤的K12、英语这样的普惠教育赛道而言,素质教育存在更多可被挖掘的机会。牛立雄认为,最大的细分市场K12竞争激烈,已经棋到中局,早期投资人的机会不多,在早期阶段现在看好在线素质教育、国际教育、早幼教这些赛道。吴世春说,艺术、体育等才艺类项目存在更多市场机会。“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才是合理分配。”

可以预见的是,教育行业部分细分赛道经过了两年的热潮,估值过高,未来要么拿出相应的业绩证明自己,要么会面临着淘汰和行业并购。而对于素质教育,还有很多细分赛道尚待开发,不怀疑未来小型独角兽将从这里诞生。而素质教育部分细分领域选手已经很多,不适宜再做过多布局。以少儿编程为例,作为今年至少发生了40笔融资交易,赛道一二级梯队基本完备,新选手破局机会已经不大。

其次,“+技术”可以让教育项目更容易跑出来。韩彦表示,看好用技术打破教育资源不均的项目,比如光速中国投资的AI语培品牌葡萄智学。邓锋的观点也与他一致:过去几年教育核心将线下搬到线上,未来更讲究科技对教育的赋能。周炜说,未来将重点关注技术赋能的公司,比如进入教育2.0时代的AI教学项目。

对于2019年的教育行业,牛立雄给出了两个建议:正向现金流,以及做长期投入。资本市场寒冬的背景下,资金向头部企业迁移,非头部教育企业需要改掉好时期养成的“大手大脚”习惯,勒紧钱包过日子,尽快实现正向现金流,提升造血能力。这一时期,同样是企业修炼内功的好时机,教研、师资、技术等曾被忽略的“基本功”都应该拿出来反复打磨。

打赏